井田制起源是什么
发布:莫克生活
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,出现于商朝,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。到春秋时期,由于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。那么井田制起源是什么呢?
1、井田制是中国春秋以前实现土地公有的有效途径。井田制乃中国西周时期较为普及的土地制度。字意为:因土地划分为许多方块,且形似“井”字形,故曰井田制。实则是周天子京畿之土地制度,有公田私田之分。而周礼中的井田,似乎是理想的土地制度,可行性不强,同时难以考证。“井田”一词,最早见于《谷梁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古者三百步为里,名曰井田”“井田者,九百亩,公田居一。”
2、“井田”一词,最早见于《谷梁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古者三百步为里,名曰井田。”夏代曾实行过井田制。商、周两代的井田制因夏而来。井田制在长期实行过程中,从内容到形式均有发展和变化。井田制大致可分为八家为井而有公田与九夫为井而无公田两个系统。记其八家为井而有公田者,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载:“方里而井,井九百亩。其中为公田,八家皆私百亩,同养公田。公事毕,然后敢治私事。”记其九夫为井而无公田者,如《周礼·地官·小司徒》载:“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,九夫为井,四井为邑,四邑为丘,四丘为甸,四甸为县,四县为都,以任地事而令贡赋,凡税敛之事。”当时的赋役制度为贡、助、彻。皆为服劳役于公田,其收入全部为领主所有,而其私亩收入全部为个人所有是一种“劳役租税”。
3、周行彻法。结合三代赋役之制来分析古时井田之制的两个系统,其八家为井而有公田、需行助法者自当实行于夏、商时期。其九夫为井而无公田者当始实行于周代。周朝行助法地区仍沿用八家为井之制,惟改私田、公田之数为百亩;而行贡法地区则将原为公田的一份另分配于人,故有九夫为井之制出现。古时实行易田制(即轮耕制),一般是不易之地家百亩,一易之地家二百亩,再易之地家三百亩。以上所说井田之制,当为在不易之地所实行者,是比较典型的。至于在一易之地、再易之地等如何以井为耕作单位进行区划,已无法推知,井田之间立五沟五涂之界以便划分土地和进行生产。井田制由原始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发展演变而来,其基本特点是实际耕作者对土地无所有权,而只有使用权。土地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定期平均分配。
以上就是对于井田制起源是什么的相关内容。
大家都在看
回民封斋有什么讲究
历史文化在我国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云南等地的回民穆斯林将开斋节亦称为“大尔德”,流行在全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,那么回民封
左拾遗是什么官
历史文化中国拥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大国,各种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那么左拾遗是什么官
1942河南大饥荒原因是什么
历史文化很多人都是通过冯小刚的电影《1942》了解到1942年的河南大灾的,河南的那场大灾是天灾更是人祸,那么1942河南大饥
飞歌是哪个民族的山歌
历史文化飞歌又称恰央,这种山歌豪迈奔赴,唱时声振山谷,通常在喜庆的场合唱得时候居多。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飞歌是哪个民族的
洛浦县特色文化有哪些
历史文化洛浦县,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。位于昆仑山北麓,塔里木盆地边缘。那么洛浦县特色文化有哪些
中华柱有什么历史
历史文化中华柱也就是华表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物,有着悠久的历史,那么网友们知道中华柱有什么历史吗
辛已年是哪一年
历史文化辛巳年别名是干支,属于农历一甲子。辛巳年是天干为辛,地支为巳的一年。那么辛已年是哪一年呢
70岁被称为什么(70岁被称为什么 古稀指的是人的年龄到了七十岁)
历史文化在古代,人们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,不会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,而昰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。那么70岁被称为什
中国剪纸最有特色的地方是什么
历史文化剪纸是一种用来配合民俗活动或者装点生活的民间艺术,剪纸的用途很多,能够张贴用,摆衬用,印染用,还能当做刺绣底样,生活中
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
历史文化五四运动,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,广大群众、市民、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